详情
【数位转型】台湾人工智慧学校蔡明顺:产业已动,政府治理 AI 化也刻不容缓「2022 TCCF 创意内容大会-未来内容展」开幕 国内外 19 件跨域节目 引领台湾文化科技产业先机
提到人工智慧,你直觉会想到什么?一个还不够聪明的机器人?那一幅被「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美术大赛评为首奖的 AI 画作?或是一种科技巨擘正在加速研发,但还看不出会有什么影响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未来科技?AI 目前似乎还不像 Excel、Word,或是 E-mail、Line 等一样亲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台湾人工智慧学校校务长蔡明顺举例,许多长辈第一次拿到智慧型手机或许认为「那是电脑,我怎么可能会用?」但开始使用 Line 聊天后,才发觉原来没有那么难,AI 服务的概念也是如此。 疫情复甦下的「现在」正是关键的转折点,呼吁政府应带头导入 AI 化,在台湾创造政府、民间均充满 AI 动能的环境条件,整合软硬体优势条件、将台湾建构成全球的重要人工智慧基地。【2022 INSIDE未来日】台湾的蜕变|用数位转型打造产业护城河活动报名:Taketla拿票趣购票(现场票及直播票同步贩售中)、Accupass购票(仅贩售现场票)更多 INSIDE 趋势论坛最新消息,请前往活动网页AI 演算法充斥在生活中的何处?怎么被利用?台湾人工智慧学校(AIA)于 2018 年,有鑒于台湾产业高阶人才缺乏、与人工智慧的重要性而成立,校长为中研院孔祥重院士,协助企业智慧化而进行 AI 人才的培训。然而对于人工智慧,大众在认知上仍有一定程度的距离感。蔡明顺指出,原因是人工智慧虽然已经开始迈入产业 AI 化、AI 产业化的阶段,但技术本身还没有进入到 AI 生活化的阶段。比如中大型企业已可以利用 AI 实施流程改变,也有一些做 SMB(Smart Machine Box)企业为了準备 AI 应用、开始收集数据、打底;但是对于不产数据的自营商、市场摊商而言,目前还只能使用普及化的终端应用工具。 然而我们的生活确实充斥着 AI 演算法!从 Siri、Google 的语音助理服务、Amazon 的智慧音箱,订餐用的 Uber Eats2、Food Panda 的派单・路线排程系统,手机里网路银行的金融服务,背后都已经是演算法在服务客户了。甚至许多人每天使用 FB 时做的 Tag ,都是在帮 FB 做 labeling(标注)的训练,就是很初级的 AI 运用。「但是这一次大家聚焦关注 AI ,应该是看到全世界大环境的改变,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战争」。乌克兰的无人机,怎么能精準到要打哪一台、打哪个部位、还可以辨识那个人是平民还是军人?如果没有 AI 技术,是不可能做到这么精準的。」儘管台湾人工智慧学校作为推动产业 AI 化的教育单位、而非研发单位,但在自己的日常运作也运用了台湾 AutoML 、MLOps 厂商提供的 AI 服务。另外,也使用云端的类 AI 功能,加快对学员的服务。举例而言,有学员会透过 Line 询问课程。有时服务的第一线并不是学校里的真人去接电话,而是透过 Line 的 Chat bot ,在数据收进来之后,直接快速回应对方。比如大多数问课程、费用、开学什么时间?等等,这种较初阶的互动,就由 AI service 处理。AI 在台湾的产业应用现况:医疗产业为例医疗产业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台湾拥有 27 年累积的健保资料。蔡明顺指出,前几年确实有大厂想来合作,但当时健保资料并没有能及时开放,台湾也还没有能扶植出在医疗上应用 AI 的业者。儘管今年(2022 年)8 月宪法法庭释宪,宣告「健保资料库可以经过处理成无法辨识特定当事人的方式,供公务机关或学术研究机构基于医疗、卫生等目的,做统计或学术研究,符合法律明确性原则及比例原则,也没有牴触宪法第22条资讯隐私权」,健保资料有了走向开放的可能性,但时机点是否还来得及? 蔡明顺认为,医疗产业的这个机会已经慢慢流失了,一来在这几年间、其他地区的数据也已有累积了;再者是依照现在的技术进展,即使是小样本的数据也可以做出效果,不一定要大数据。以台湾的医疗界现状而言,虽然医师为了升等、做研究的需求与压力,学术角度上会有较多论文产出;但临床角度,通过 IRB(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伦理委员会)、FDA(食药署)审核后,才能成为产品,也就是医疗行为被认可的数量仍极少,且几乎是医材的应用。临床流程的侵入式医疗、介入医疗的运用仍在起步阶段。蔡明顺呼吁,台湾的医疗产业有心、医师素质也高,除了医院本身、与健保资料应尽快取得大数据做出效果之外,也应尽快整合国内目前高达 14 套的医院平台,才真正有助于应用。AI 在台湾的产业应用现况:高科技製造业、金融业为例相较于医疗业看似蓬勃、实则应用範围仍狭窄的现状,智慧製造当中的高科技产业可说是相反的情况。特别是製造端、OT (Operation Technology,营运技术)端,几年前早已有 IoT 概念,再加上生产设备、製程、或是瑕疵(QA、QC)相关,都牵涉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或是减少人为介入、保持出货稳定,这几年业界已经持续在发展。最基本的,包含 AOI (Auto-Optical Inspection,自动光学检查)的瑕疵检测、预防性检测、或是参数・调校等,在半导体、面板及其他高科技製造业,已经多所利用。只是大多牵涉商业机密,不一定为人所知。至于国外相当先进的金融业,原本在数位成熟度就较高。但是又有法遵问题,所以即使是最容易被运用的风险控管,也仍需要人为审核,因此发展相对有限。但蔡明顺也表示,最近在第一线的服务,会发现有几家银行不止介面(UI/UX)、在许多流程与服务也有了提升。举例而言,自己所持有房子的「现在估值」,过去要找银行来估算之后,才能告诉我。但现在我们可以运用银行的 AI 服务,把我的门牌号码、附近的环境条件输入进去,就能跑出这栋房子在银行可以贷到多少钱。这后面已经不是「人」在计算的。银行业涉及法遵因素,心态相对会较为保守。因此蔡明顺分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程度仍会高于金融产业。哪里有发展优势?台湾!谁最该即刻转型升级智慧化?政府部门!当前所有的国际大厂,包含软体或云端等出身的共通趋势,都在研发自有 AI 晶片。包含 GAFA 等巨头、特斯拉等。下一步要做到「万物联网(IoE,Internet of Data)」,将不只是通讯功能,可能还有 AI embedding(AI 嵌入)等。为什么特斯拉、Apple 要自己设计晶片?这是因为它们要把硬体、与软体整合成一个体系。这也是不少大厂有意来台设研发中心的理由之一。「台湾有完善的半导体生态系统,从晶片的设计到製造应有尽有。但台湾缺乏市场,只能做 Test Model、Lab 等。对世界而言,这个环境软体、硬体兼备,如果要做 AI 相关,是可能把台湾打造成它们重要的基地」。蔡明顺说明,近 20 余年台湾加入 WTO 后,使得台湾许多大型製造业、产业结构空洞化。政府应该要意识到「现在」正是关键的转折点。台湾当前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因为有一个很完整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在台湾,这也是别处求之不得的。一些国外大厂想进来台湾投资,就是想要贴近这个硬体、半导体的製造聚落。应该顺这个势,一併整体思考政府智慧化、同时也再次升级台湾的产业。目前数位发展部在 AI 相关的定位尚不明朗,但以行业别来说,蔡明顺强调政府务必带头先做。而且是政府里拥有大数据、或是跟产业、民生有关的部门,如交通部、卫福部、经济部等。特别是这些单位辖下的公营事业服务、科研法人非常多,另外有 NCC、金管会等负责法遵、必须审查产业的,也要以身作则先行导入、优先于中小企业等公司。「至少要让人来到台湾时,会感受到台湾从政府到民间、都充满 AI 的动能,不然大厂来的时候会觉得:嗯?好像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这里怎么可能做出 AI 晶片?」全世界疫情已经慢慢回归正常化,再加上战争等因素,蔡明顺呼吁这个时机,台湾应尽速把握。调整对 AI 的认知:现阶段仍须人类判断,但趋势不会再倒退蔡明顺认为,产业界有两群应该特别关注、并投入 AI 的企业。简言之正是智慧化的资优生与后段班两端。台湾目前有 7 个兆元产业,其中与 ICT 资通讯相关的已有 5 个。除了半导体之外,网通、伺服器、PC/NB、机械业・面板等,儘管都已经投入智慧化,但这些行业还应该持续加码。这是因为「量变会带来质变」,若一直等待到全世界都做完,台湾只能花很多钱购买他国的 Domain Knowledge 。因此趁现在情势翻转中,台湾应该在目前既有优势的产业基础上,让它做大做强。而中小企业当中已有数位基础的,也毋需怀疑人工智慧是否会发生倒退现象。AI 不必然会成熟到立刻跟人一样聪明、有智慧,但是以现在人工智慧的技术,也足以提高生产力、降低营运风险。这也是高科技厂、与全球巨擘,一再加码投资的原因。至少还没起步的上市上柜公司,需要儘速培养人力。因为人工智慧发展的战争,就是人才的战争。若公司不会 AI,再怎么花钱、它也不会融为公司竞争力的一部分。儘管人工智慧仍存在有几点限制,包括它需要大数据、缺乏稳定・稳健性、欠缺可解释性(不知道因果关係)、以及还不适合「泛用化」(同一个场景下、短时间适用,但若移植到另一个场景,可能不适用)等。但蔡明顺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和人类对它的认知;与它进行很好的人机协作等处,都可望有突破。AI 的出现很可能是人类第一次遇到要相信机器做出的决策、比人还厉害,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认知改变。机器帮使用者做出的决策,或许可以增加使用者的生产力,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人类」判断,因为 AI 无法判别道德、偏见、或是假新闻。上述虽然着重认知的改变,但人工智慧也不是仅限于心理层面,产业仍需要掌握一些核心技术跟能力。比如今年 2 月,AIA 校长孔祥重回台湾,也开了一门 AI 加速器(AI accelerator)的课程,意指做 AI 晶片已不再是过往晶片设计的概念,而是可以加速电脑视觉、语音等。不被插秧机打败!针对转型升级有一个业界流传的小故事。几十年前一群农夫在田里插秧,突然田地进来一台长得很怪的机器,不像水牛、却会插殃。那是一台自动插秧机,后面有一个也是像农夫的人推着它。田地里就有农夫说「这个绝对没有我快」!但是后来取代这些农夫的人,并不是机器本身,而是会驾驶农机的人。因为使用农机后,一个人的生产力、一个下午就可以搞定整座田。目前台湾很多优秀的工程师,被找去新加坡、美国、东南亚、中东等处,协助开发。蔡明顺也期望有一天,就像几十年前的半导体人才洄游台湾,他们可以回来贡献在国外的所学。因此,为了那一天,在台湾的人也必须在台湾这个环境中,创造出有朝一日随时可以让人才回来的条件。核稿编辑:李柏锋INSIDE 未来日完整一天丰富论坛,完全掌握数位转型最新脉动活动报名:Taketla拿票趣购票(现场票及直播票同步贩售中)、Accupass购票(仅贩售现场票)更多 INSIDE 趋势论坛最新消息,请前往活动网页更多数位转型相关文章活动资讯:活动名称:【2022 INSIDE未来日】台湾的蜕变|用数位转型打造产业护城河活动时间:2022 / 09 / 23 (五) 09:00 - 16:40(08:30 开放入场报到)活动地点:微风南山 3F 艺文中心(110 台北市信义区松仁路 100 号 3 楼)活动形式:可选择线下论坛见面互动、亦可购买线上直播票。更安排 Q&A 及自由交流时间,藉此创造与会嘉宾间更多合作和深度参与的机会。延伸阅读:【2022 INSIDE 未来日】产业升级、砌造坚强护城河,就在您对数位转型的一念之间【数位转型】CBAM 将上路,裴有恆吁:台湾企业再不做绿色转型,可能会被碳税压垮!【数位转型】资策会率先示範组织转型:不再与民争利,聚焦数位转型的第三方业务【数位转型】企业转型怎么做?詹文男成立数位转型学院,提供转型策略目录!INSIDE 付费专刊 #2 数位转型指南:生存并繁荣为激发更多文化内容与科技产业跨域共创,一同探索市场发展先机,「2022 TCCF 创意内容大会」中的「未来内容展」,于今(3)日开展。文化内容策进院(文策院)今年以「扩增宇宙运算中」为主轴,集结XR、互动投影、NFT等 19 项国内外沉浸式节目,汇聚文化科技应用最新趋势,透过故事力策展打造软性体验,展现「未来内容」跨域应用价值;并举办近 40 场次「主题沙龙」,探讨未来内容产业的发展与潜力。开展仪式中分享了「未来内容展」文化与科技结合展现的跨领域趋势,以及国际伙伴参与等亮点。文化部次长萧宗煌、文策院董事长彭俊亨、文策院院长李明哲、数位发展部次长李怀仁、经济部工业局副局长陈佩利、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科技办公室执行秘书叶哲良,以及产业代表包括中华电信个人家庭分公司总经理苏添财、0x0 Metaverse共同创办人林以洁、邦鼎科技总经理吴云中、FAB DAO 创办人黄彦霖(黄豆泥)、烟花宇宙共同创办人周玥、《无法离开的人》导演陈芯宜、高雄市电影馆 VR Film Lab 计画总筹洪珷等,出席共襄盛举,期许展会顺利、祝福台湾文化科技产业持续引领国际潮流。开幕式后,大家在策展人导览下,体验「未来内容展」文化内容与科技产业跨域共创的节目。 文化部次长萧宗煌致词时强调,网路科技创新发展快速,5G 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拓展五感体验娱乐新可能,内容产业叙事方式转变。创作者面对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找到未来内容产业的方向,以及运用数位科技作为创作元素是迫切的议题,也是近年来文化部与文策院致力推动的项目,期盼台湾文化内容产业持续进步。期待透过今年的「TCCF 创意内容大会-未来内容展」吸引更多创作者、投资人,与产业人士一同参与,捲动更多合作与商机。Photo Credit:文化内容策进院Photo Credit:文化内容策进院左起文策院董事长彭俊亨、文化部次长萧宗煌、数位发展部次长李怀仁体验现场 VR 作品。文策院董事长彭俊亨表示,台湾在科技实力及文化内容能量,都具有国际优势,未来内容极有机会成为台湾在国际市场抢佔先机的产业;文策院持续透过各项策进机制与支持方案,协助台湾未来内容的发展,相信有政府跨部会共同合作,能让台湾在未来产业领域持续站稳世界领先群。文策院院长李明哲透过简报分享,科技的力量可帮助文化内容产业进化,导入多国与多角度资源更可为产业带来更多合作可能。「未来内容展」即为展示跨域应用价值的平台,透过展出多元内容的科技应用,提供各界对未来发展的尝试和想像。「未来内容展」透过七大展区 :「即刻运算中」、「穿越光廊」、「第二人生运算中」、「未来造梦场运算中」、「全知读者视角」、「沉浸灵魂之树」、「未来唱片行」,集结国内外 19 件重量级沉浸式节目,展现疫后在元宇宙发展下,XR、VR、互动投影、WEB AR、 NFT 等多种科技题材。节目结合 IP、运动、时尚、ACG、音乐、表演艺术、文化资产、出版等不同内容领域的的虚实整合发展,包含虚拟分身应用、宇宙场景建造、更丰富型态的 VR 内容、 5G 技术与异地共演、WEB 3.0 的未来娱乐面貌等,同时也为产业创造多变且丰富的经验,协助跨域合作成为文化内容产业的新常态。展中也举办近 40 场次「主题沙龙」,藉由跨界产业人士的深度交流,探讨未来内容产业的发展潜力。Photo Credit:文化内容策进院Photo Credit:文化内容策进院文策院董事长彭俊亨、文化部次长萧宗煌、数位发展部次长李怀仁体验现场 VR 作品。本次参展节目汇集国内外具产业突破以及获得国际大奖之作,包括文策院与林兹电子艺术中心合製计画支持 FAB DAO 开创的《百岳计画》、陈芯宜导演拿下 2022 威尼斯影展最佳体验大奖(Best Experience)的作品《无法离开的人》、入围2022年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内容竞赛」的 《红尾巴》等。 现场也展示了台湾在未来内容领域的跨域共创案例。《永恆圣母院》(Eternal Notre-Dame)是由台湾 HTC VIVE Arts 与法国虚拟实境工作室 Emissive Studio、法国电信商 Orange 联手推出,开创了可大範围走动且多人同步游览的 VR 技术,并打破时空限制,观众可见证圣母院的建造历程,并以超越现实生活的视角,欣赏圣母院哥德式风格建筑的精雕细琢之美(受限于展场空间,本次展出为单人式、小範围走动的 VR 体验版)。《无濜》将台湾插画家「小油画Little Oil Art」童趣奇幻的风格的作品投影至展演空间中,观众可在展演场域与作品互动;11/5(二)到11/8(六)期间则採取异地共演,运用了 5G 技术高速、低延迟等特性,透过即时摄影机拍摄台北101「双融域 AMBI SPACE ONE」与松山文创园区两处展演场域,叠加在彼此的展演空间中,创造无尽的视觉画面,使真实与梦幻交错的场域如镜中镜无限延伸,展示了 IP 授权、科技赋能视觉创作的展演新可能。「2022 TCCF创意内容大会–未来内容展」自 11月 3 日至 13 日,在松山文创园区 2 号及 3 号仓库展出,欢迎对新型态文化内容有兴趣的产业人士及民众前来做生意、交朋友、看创意、找灵感。详细节目清单及免费报名体验请上官方网站:https://www.tccf.tw/innovation/exhibiti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