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精耕细作谋发展,踔厉奋发谱新篇”电气工程学院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加强“有组织科研”,开创学院科研工作新局面在过去一年里,电气工程学院稳步推进“有组织科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面向国家低碳能源战略的“1+4”学科布局。创新绩效评价机制,持续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团队服务四个面向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加强提前谋划和系统组织,构建全流程科研管理模式,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稳步提升,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超过学院“十三五”重点类项目总和,科研经费首次突破1亿元,开创了学院科研工作新局面。一、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强科研组织顶层设计围绕国家低碳能源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重点打造“新型电力系统”优势学科方向以及“高品质永磁电机”、“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等离子体医工交叉”、“电动汽车电网接入”四个特色方向,构建“1+4”学科布局。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加强学院内部立项,在微电网、虚拟电厂、储能等方向组织柔性团队集中攻关,致力于结合学科实验平台建设打通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和平台系统研发,为开展高水平科研和成果落地应用提供载体,着力解决科研项目导向带来的研究虚化和研究碎片化问题。二、创新绩效评价机制,持续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自2019年推进和实施团队改革以来,学术团队已经成为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主力军,为学院科研经费增长、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青年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学院对学术团队进行了中期考核,结合考核结果,在实验室建设、研究生名额分配等方面对团队进行激励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团队凝聚力,发挥团队作战优势。团队服务四个面向的能力不断加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团队2022年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开发的新型电力系统一体化智能预测平台应用于10余省/市调控中心及1000余座新能源场站,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杂电网安全防控与智能恢复团队2022年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4项,开发的大电网安全风险前瞻预警软件应用于国家电网新一代调度平台,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团队成员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放电等离子体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团队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2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牵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军民融合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发表Physics of Plasmas、Plasma Processes and Polymers等期刊封面文章,支撑电工电气换流变压器和泰开集团高频变压器研制,团队成员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团队完成了“氢电混合动力与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技术使用费总额1,000万元。实现了分布式绿电制加氢、电动汽车与配电网的协同运行,可降低氢能车辆加氢成本30%,提高配网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能20%,成果经鉴定“整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图1.学术团队建设中期汇报会三、加强提前谋划和系统组织,构建全流程科研管理模式针对国家级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国网公司总部项目和框架类项目,从需求征集、指南撰写、项目申报、会评答辩等全流程各环节,加强提前谋划和系统组织,大大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和资助成功率,形成横纵结合、持续聚焦、重点突破的科研组织新局面。2022年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10项(其中重点研发计划课题5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3项、集成项目课题1项),超过学院“十三五”国家级重点类项目总和(共7项)。此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项,牵头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项。在谋划2023年重点项目和科技奖励方面,入选2023年联合基金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各1项、国网总部项目指南3项。图2.学院科技奖励申报辅导报告会在科技奖励方面,遴选培育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成果,加强对入选培育计划成果的提前谋划和全过程管理。邀请多位国家奖获得者分享和交流科研奖励申报经验,邀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宣讲科技成果鉴定流程,精心组织10余场奖励申报辅导与内部评审会。2022年学院以第一完成人/完成单位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同时积极做好2023年科技奖励申报储备,已组织鉴定科技成果2项,均为整体国际领先水平,另有5项已列入科技奖励培育支持计划。结语:学院将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以超前谋划和机制创新为驱动力推进学院科研组织内涵式发展;通过实施团队2.0计划、组建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全面推行学院内部立项,进一步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